时间:2022-10-07 19:56:20 | 浏览:1013
人民网-山西频道
67岁的白高山老汉住了大半辈子窑洞,没承想,扶贫搬迁“转了运”,近两年喜事不断。先是30多岁的儿子终于娶上了媳妇,两个多月前还让他抱上了小孙孙,“梦也梦不到的是今天,盼来了最亲的人,总书记来到咱家里,真是喜上加喜!”
习近平总书记5月11日赴山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西坪镇坊城新村,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
白高山的新家在坊城新村西10排5号,院子里有小块菜地,西葫芦、茄子、辣椒、西红柿,绿油油的,长势喜人。总书记一入户,看到了墙上贴着“贫困户精准帮扶政策明白牌”,白高山的老伴焦凤兰说:“这些政策都享受到了。”
焦凤兰患过小儿麻痹症,2014年因病致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农村低保、意外伤害保险和返贫责任保险等5项政策措施。
白老汉家今年1—4月总收入22984元,人均纯收入574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2000元,转移性收入1084元(养老金484元、低保金600元),财产性收入9900元(土地流转及占地补偿)。
进入里屋后,总书记坐到炕沿上,白高山坐总书记身边,心又扑通扑通跳起来。总书记和白高山拉起了家常。种多少地,流转出去一亩多少钱,总书记和蔼亲切的话语,让白高山放松下来,他一一作答。“农村过去要收提留款,农民给国家交粮交钱,现在不要提留了,国家还给钱。”
“感谢总书记,感谢共产党!”白老汉两口子连连感谢。
白高山很感动,“总书记过过苦日子,懂农民的辛苦。他跟我坐一个炕,国家有这样的当家人,你说咱的日子能不好?”
地处雁门关外的大同,历史上是战争频仍的苦寒之地。这里气候严寒、无霜期短、风害肆虐、十年九旱、土地贫瘠,贫困面大、基础差、任务重,仅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就占到全省总任务的1/3和1/4。
云州地广人稀,“不愁吃不愁穿”不是大问题,但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医疗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设施是短板,产业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自2015年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老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打心里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
白高山的儿子叫白利军,住进新房后,立刻有人上门介绍对象。“这房子要自己盖,得十多万,贫困户搬迁才花了1万元。比原来的土窑可是强百倍。”
白利军会电焊,2018年打工收入只有一万五六;2019年挣到了四万多元。
“以前没证,干活少,挣得不多。2019年有了培训结业证,活多了,工资也高了。今年计划考中级焊工证,还能涨。”
在云州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看见总书记走来,田间劳作的农户沸腾了。
“总书记好!总书记好!”农民们拍掌欢呼。村民谢文说,总书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翠绿的黄花在劲风吹拂下,有如波浪翻滚,广袤的特色产业万亩基地盼来最亲的人。
黄花又叫忘忧草,云州区是我国黄花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富锌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五瓣七蕊的“大同黄花”,品相、品质位居全国四大产区之冠。
大同黄花全国闻名。但长期以来,因为种植黄花周期长见效慢、采摘期短劳力不足、晾晒场地不够等困难,始终没有规模化。
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之后,云州把党的好政策,变成了老百姓的好日子。黄花种到哪,水利机井就打到哪,晾晒用的水泥场地就修到哪,农业保险、技术指导、烘干设备购置等政策补贴跟着老百姓需求走,黄花种植井喷式发展。
过去黄花可采摘面积不足万亩,现如今,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建成15家龙头加工企业,成立95家黄花专业合作社,培育30家3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拥有8个国家级品牌,黄花产业的组织形式、科技研发、品牌打造、产品销售、龙头带动各个环节都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全区黄花年产值达7亿元,乡办、村办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3.8万亩,达到了除社保兜底外29722名贫困人口人头一亩(非人均)的目标,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行走在云州的“忘忧大道”上,路两侧满目黄花,沿途喷灌、滴灌,宛若江南,不远处是火山林海。谁能想到这是雁北苦寒之地。
产业兴旺了,乡村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黄花从规模化种植,到开发鲜菜、干菜、即食菜、口含片、黄花茶、药膳等产品,培育三利、宜民、兴农、大同大连冰山等一批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拉粗。
在坊城新村黄花产品展厅,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向总书记介绍说,“黄花产业总体稳定、可持续。为了让产业更加稳定、更可持续,我们联合企业开发了鲜食黄花、黄花酱、黄花饼、黄花化妆品等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保障价值链,让农民增收有保障。”(文字:周亚军;摄影: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谢环驰 刘彬;编辑:付明丽 常慧忠 汪军;审稿:胡健 杜尚泽;统筹:王一彪)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万川明 张华君 李虎成 董学彦在河南,流传这样一句话——民营经济看“两长”。“两长”是指一南一北的长葛市和长垣县。这两个地方虽相隔近200公里,却不约而同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金钥匙”,并成为河南民营经济飞速
本报大同讯 今年上半年,大同平城区供电中心组建党员安全督查柔性团队,全面开展党员身边“零违章、零差错、零掉闸”竞赛。 该中心将党员岗位责任制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步执行,将党的思想建设与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同轨施行,实现了党员群众的安全意识由“弱”
原标题:大同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大同城区南郊区矿区大同县撤销设立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经国务院批准,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大同市撤销城区、南郊区、矿区、大同县,设立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5月28日,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
古都涅槃步铿锵,大同而今大不同。这里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北魏首都,藏在时光深处,底蕴深厚;这里也是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勇毅奋进。这座城市赋予“天下大同”独特内涵——“天”,天蓝气爽风光好;“下”,地下地上景观多;“大”,古今
▲山西省在辛亥革命之初就宣布独立从辛亥革命开始,山西省作为北方首义之地,长期处于“山西王”阎锡山的掌控之下,即使遭遇了中原大战那样的惨败,山西省依然没有脱离阎锡山党羽的掌控;8年抗战时期,阎锡山一度仅剩晋西不足20个县的地盘,但在山西地主士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同将治水作为重中之重,追本溯源,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合力攻坚,以项目推动流域治理,全方位改善水环境——建设“大同清”交好民生答卷引黄进京,桑干水融入黄河水的甘甜、顺流而下流入永定河,部
建设中的云冈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台台起重机在飞速运转,一根根钢筋混凝土桩直插地下,一辆辆运送土方车辆来回穿梭……连日来,分布在大同市云冈区这片土地上刚刚集中开工的35个项目施工现场,快字当头,每一名工人、每一个角落,都是“忙碌”的代名词。项目
日前,省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设立云冈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我市第3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1个国家级开发区即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即左云、新荣和云冈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记者从市商务
初夏时节,漫步在云州区的乡村,一排排新房住移民,一片片黄花奔富路,一张张笑脸颂党恩,一个个村庄换新装,一条条油路通四方……云州区位于大同市东郊,辖7乡3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4万,耕地面积64万亩,是个典型的农业县
最新官宣,《晋团融媒》聚焦。晋中市昔阳县——6月17日,昔阳县人代会胜利闭幕;范楷当选县长。来自官方发布新当选县长范楷进行宪法宣誓,表态发言。据官宣,范楷:现任昔阳县委副书记、政府党组书记、县长,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负责审计方面工作;197